家属放弃治疗,偏瘫老人紧抓医生的手,写下了4个字……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?
再次强调,医生千万不能太自信……
来源 | 医脉通
作者 | 嘴角上扬
从医10余年,笔者碰到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,特别是在医院里,看尽了人情冷暖。其中,有两件事,每每想起来,笔者既感觉幸运,又感慨万分。
在医院里工作久了,很多医生都有这种感受:如果是孩子生病,家长往往倾家荡产也会去救治;而如果是家里的长辈病了,有些儿女则未必会选择放手一搏。这种情况下,医护人员有时会遇到一道“送命题”:儿女选择放弃救治,而患者本人却坚持救治。这样的“送命题”,笔者遇到过两次。
“我要进重症”,濒危老人用尽最后力气说出5个字
多年前,笔者刚刚研究生毕业不久,规培尚未完成,在医院里一边工作一边轮转规培。轮转到呼吸科时,科室来了位临近终末期的重症患者。患者一进医院就上了无创呼吸机。夜间,笔者值夜班时,患者突发病情加重。医生抢救了一整夜,天亮时分,患者仍没有解除危险。笔者请了重症ICU医生进行会诊,会诊意见是建议进入重症ICU治疗。
进入重症ICU,医生就不可避免的说到费用,一谈到费用,患者家属明确表示不行——一是家里已经为老人治病花费了不少,经济上已经捉襟见肘了;二是不想折腾老人了。家里的直系亲属选择了放弃治疗。当时除了直系亲属外,还有旁系亲属以及老人的部分朋友也在场。家属集体商议完后,推选了一个代表过来签字拒绝进入ICU的协议。
此时,令笔者终生难忘的事情发生了:病床上的老人摘掉了自己的氧气面罩,用尽最后的力气几乎是喊出来一句“我要进重症”。
病房里,医护人员跟家属都听到了。笔者再次跟患者本人确认,患者本人确认要进ICU。笔者立即请示上级领导,最终,依照患者本人意愿,将其送进了ICU继续治疗。
多年后,每每回想起这件事情,笔者更多的感受是后怕。因为如果患者病情好转了,家属并不会感谢医生,而患者一旦在ICU内人财两空,家属极大可能会追责。
家属放弃治疗,偏瘫老人紧抓医生的手,写下了几个字
前阵子,从下级医院转过来一个患者。在患者转入医院前,家属已经反复跟笔者打电话确认手术的风险以及获益,表示四个子女都在商量,但还是倾向进行急诊手术……最后,患者于半夜被家属送入了笔者所在医院。
先介绍一下患者的基本情况:患者年轻时为当地某医院领导,入院时已经出现偏瘫,失语等情况,但理解能力不受影响,且一侧肢体仍能自主活动。
入院后,在做完各项检查后,笔者依照惯例,综合告知患者家属相关风险:患者本人已90岁高龄,进行该项手术参照我科室既往经验,术后情况好坏参半。患者子女开始商量是否手术,甚至连算命的都请了,最后商量了2个多小时,得出结论:家属统一决定,不做手术了。
在家属放弃治疗准备拨打120回当地医院的时候,患者紧紧抓住影像科医生的手不放,示意医生拿来纸笔,然后写下了“我要手术”这四个字。当时所有在场的医生都震惊了!之后,笔者又反复进行确认,患者本人确实要求手术。之后,笔者先是请示了领导,然后跟患者四个子女谈话、录音,再次确认了患者本人要求手术的意愿,最后老人上了急诊手术台。
手术很顺利,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也不错。但患者家属很不满意,多次找茬,甚至当着医生面发表了很多类似“患者要安乐死,你们医生也给做啊”的言论。当然,笔者这么多年行医路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,面对患者家属的各种阴阳怪气,好在能应付自如了。
有了这两次经历,再交代病情时,只要患者不昏迷,在法律上能自己做主,笔者都会先跟患者本人谈话,询问患者本人意见,“是否进行某项治疗”,“是否进入ICU”等。
在我国,“手术签字找家属”已经成为常识。1994年的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明确规定,做手术要患者、家属或关系人的“双同意”。2022年后,虽然这项规定被删除,但基于诸多现实的无奈,很多医院与医生仍在执行。其中,最令医生担心的就是,万一手术没有达到预期,或者患者死亡,极易发生医患纠纷。
针对类似情况,笔者总结了几点经验,供同行参考:
1.尊重患者自主权
2022年,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进行二次修订,其中明确: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。需要实施手术、特殊检查、特殊治疗的,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、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,并取得其明确同意;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,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,并取得其明确同意。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,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,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,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。
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,患者在意识清醒且具有决策能力的情况下,有权利对自己的治疗做出决定。即使家属反对,医生仍应首先尊重患者的意愿。患者的自主权在法律上得到保障,因此,医生应当明确告知患者有权自主选择手术。
2.充分沟通,记录在案
与患者本人及家属进行全面沟通,详细解释手术的风险、益处、可能的后果以及替代方案,确保患者和家属都完全知情。同时,将每次沟通记录在案,最好有文字或录音作为证据,以防未来出现争议。患者在清醒时的明确要求需要得到特别确认,并以书面形式记录。
3.法律和伦理咨询
对于复杂的家庭决策纠纷,医生可以寻求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或法律部门的帮助,确保决策过程符合伦理规范和法律要求。
4.签署同意书
让患者本人签署手术同意书,明确其本人对手术的知情同意。在法律上,病人拥有优先决策权,因此通过签字确认患者的意愿,可以降低医生的法律风险。
5.家属的理解与支持
虽然法律上医生只需遵循患者的自主决定,但在实际操作中,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。即使家属反对,医生可以通过耐心沟通,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,并尽量减少冲突。
6. 记录病情和手术必要性
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、手术的必要性和预后评估。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医疗决策,还可以作为未来可能出现法律争议的关键证据。
很多情况下,因为医患关系的复杂性,很多医生已经不敢再去冒一点风险了,但是,在文章的最后,笔者还是想送给各位同行一句话: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责编|亦一 阿泰
封面图来源|视觉中国
注意!这个手术别碰了!已有多位医生被立案、停职,官方怒批:别被忽悠了……
她到底得了什么病?国外和国内的医生都误诊了
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,“感知世界医学脉搏,助力中国临床决策”是平台的使命。医脉通旗下拥有「临床指南」「用药参考」「医学文献王」「医知源」「e研通」「e脉播」等系列产品,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、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。
☟戳这里,更有料!